從《賽爾號》中能學什麼(圖)

制作加宣傳成本1200萬的《賽爾號之尋找鳳凰神獸》,是今夏國產動畫電影唯一的亮點。
  在同檔期的國產影片都被打成“炮灰”時,有一個例外。這個幸存者,就是根據兒童網路社區遊戲《賽爾號》改編而來的《賽爾號之尋找鳳凰神獸》。
  雖然該片在豆瓣電影上的評分低至2.9,更被一些成年觀眾形容為“挑戰人類邏輯的極限”,但整個地球都阻止不了小網游使用者走進影院的腳步。據該片制片人陳英杰透露,首周該片票房已經接近3000萬,“制作加宣傳總的成本1200萬”,完成回收已然不在話下。
  這個案例有何可取之處?它會不會成為下一個“喜羊羊”?且聽聽專家們的評說。
  【市場基礎】
  擁有一億網游注冊使用者
  對于很多沒有接觸過兒童網游的觀眾而言,“賽爾號”這三個字簡直是橫空出世的天外來客,但在小網游使用者的心裏,它早就是巨星,是密友,是生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2009年6月12日,上海淘米公司釋放的同名網游是一款專為中國兒童開發的社區養成類網頁遊戲。用編劇寧財神的話來說,就是一款已經擁有兩年基礎的“少年版的魔獸”。《賽爾號》的制片人陳英杰介紹,目前賽爾號網游全國“注冊使用者有一億,忠實使用者6000萬。”
  【客群定位】
  就是拍給小朋友們看的
  除民眾基礎強大之外,對市場有準確的定位對影片而言也很重要。
  影評人麻繩在其微博上表示:“在中國拍卡通片,不照顧低幼市場,基本就是自取其辱。你以為自己是皮克斯?你以為自己是金敏宮崎駿大友克洋?說出來可能有點傷人,但事實如此,精英動畫不是你想做就能做的,市場區隔才是王道!”
  另一位影評人藤井樹也在微博中表達了同樣的觀點:“事實再次證明:只要目標客群明確,就定能大賣。不要指望所有人捧場。”
  制片人陳英杰則明確表示:“我們在制作之初,就是針對國小一年級到國中預備班的。我們的編劇黃偉建也是《喜羊羊》TV版的編劇。”
  他毫不避諱影片在成年觀眾當中的惡評。“我們的故事、笑點都是為孩子準備的,做的就是給他們看的,大人不喜歡也很正常。”
  【行銷給力】
  現實與虛擬轟炸式宣傳
  《賽爾號》還沒上映之前,編劇寧財神曾經在微博上開玩笑,“如果我是《賽爾號》的發行方,現在就每天雇一百個家長,輪流給各院線辦公室打電話,問檔期,然后雇一堆小孩堵在影院門口大哭:我要看《賽爾號》,我要看《賽爾號》……”
  雖然該片的發行方沒有采取他的方案,但他們的做法顯然是取到了同樣的效果。
  從機場、計程車、到捷運、廣播,隨處可見《賽爾號》的上映信息,向孩子們強調遊戲中的“大明星”雷伊、羅杰船長屆時將會與他們見面。
  但最有效、同時也最難以被其他國產影片復制的是,《賽爾號》的行銷做到了與遊戲的無縫連線。
  點擊賽爾號遊戲的官方網頁,迎面而來的就是直擊一億注冊使用者的《尋找鳳凰神獸》電影廣告,下面的幾行小字寫著“《賽爾號大電影》三大重磅好禮送:Y星通關密碼,神獸級精靈,賽爾號2神獸裝扮”。遊戲使用者必須觀看電影,才能得到升級的密碼和道具!
  在制片人關雅荻看來,《賽爾號》的成功已經脫離電影的范疇,而是一場網際網路革命的勝利。“網際網路已經開始做6歲小孩的生意,而且燃燒到電影院了!”